本文转自:泉州晚报
王新民(右)与恩人的儿子周建设
(相关资料图)
王新民的恩人刘秀霞一家合照
“我们现在成了亲戚,大姐的子女叫我‘王舅舅’。”昨天,谈起这门“新”的亲戚,王新民笑呵呵地说道,高兴之情溢于言表,“没想到一碗50年前充满着爱的粥饭竟然有这样的奇缘。”
1973年,南安美林的王新民骑了10多个小时的自行车,途经永春桂洋镇(时为桂洋公社)新岭时,饥肠辘辘,差点饿晕,他找路边养路班的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姐讨口水喝。不曾想,大姐见状,将一家糊口的稀饭打了一碗给他吃。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、买米要凭票的年代,这碗粥让王新民永生难忘。50年来,他多次寻找大姐的下落,终于在今年找到大姐的子女,了却了一桩心事。
□本报记者 黄墩良 陈淑华 通讯员 肖洪颖 陈秀冬 文/图
远行路遇好心大姐 一碗粥让他渡过危机
今年2月21日,永春乍暖还寒。上午9点多,永春公路分中心突然来了位白发苍苍的老人。经询问,老人说自己是王新民,经锦斗公路站站长引导,前来寻找50年前的恩人。
寻人为何找上公路部门?在大家疑惑的眼光中,老人娓娓道来。
1973年4月,王新民哥哥家里种的球菜获得大丰收。听闻永春天湖山矿区食堂需要大量球菜,王新民便借了一辆自行车,独自一人从南安美林出发,前往远在135公里外的永春天湖山矿区。
当天正好是清明节,绵绵的阴雨淅淅沥沥,行至永春锦斗镇(时为锦斗公社)和桂洋交界处,这一段路是上坡,踩着载着球菜的自行车,即便是年仅23岁的王新民也有些力不从心。行至夕阳西下,不知道目的地还有多远,他只觉得饥肠辘辘,看着路上人烟稀少,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恐慌与无助。
这时,前面路边出现一座土平房,王新民走近一看,只见屋檐下摆放着竹耙、大扫把、锄头和簸箕等工具。此时,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烧柴火,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在玩耍。王新民知道,在这样的年代找人要食物充饥是不现实的。不过,身体的饥饿感和乏力感迫使他鼓起了勇气叫了声“大姐”,希望可以讨一口水喝。
(抗击新冠肺炎)湖北云梦主城区实施分区管理 中新网孝感5月20日电 据湖北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9日通告,根据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将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复市 压实“四方责任” 中新网上海5月20日电 (记者 陈静)农贸市场作为上海主副食品供应主渠道,是民
(抗击新冠肺炎)重庆交通执法部门开展跨区域交通运输秩序专项整治 中新网重庆5月20日电 (张旭)记者20日从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获
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新增本土病例“20+102” 中新网成都5月20日电(记者 岳依桐)四川省卫健委20日通报,5月19日0时至24时,四川新增本土确诊
新华社石家庄5月20日电(记者秦婧)白雪褪去,苍翠袭来,“雪如意”再迎客。19日,张家口全季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河北崇礼国
X 关闭
X 关闭